浅谈新形势下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点击量:

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人员大流动的背景下,社会治安环境日趋复杂多样,基层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化解纠纷、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派出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群众的安全感,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派出所还存在“目标不明、方向不清、打不胜打、防不胜防、职能泛化、基础不牢、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谈几点浅显的想法。

一、当前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断增长的警务需求和当前警力短缺之间的矛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实际情况看,派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十分繁杂,民警既要开展社会面巡防,查处各类案件,还要接处警调解各类纠纷,管理流动人口、高危人群,此外还有场所、重点单位日常检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参加活动安保执勤。在农村地区派出所,警力长期“连轴转”的现象更加明显,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基层民警身体和心理都承担了较大压力。

(二)越来越高的执法要求和民警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广大群众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公安执法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公安机关内部,还存在着“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等突出问题,部分青年民警法律素养欠缺,对法律流程和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在处理疑难复杂案件时容易急躁,缺乏耐心,还有少数民警在办案过程中,调查取证不够细致,对案件定性把握不准确,有损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三)日趋复杂的治安实际与警务效能不高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新形势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动,静态、单一、粗放的传统警务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治安形势的发展要求。但在基层派出所,各警种仍然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如扁平化指挥、网格化巡防等概念仍较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社会治安管理手段也比较简单,跟不上社会环境、治安要素的动态化发展,与建立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二、对改进基层派出所工作的建议

派出所作为一个辖区治安的基本单元保障者,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发案少、秩序好、让人民满意”,

一是立足实际,找准定位。结合辖区治安实际,将社区民警、巡逻民警的职责任务细化,着力优化调整派出所勤务模式,在派出所建立信息研判室,负责指挥调度、治安研判、材料汇总和内务后勤等工作;街面巡逻组负责辖区社会面巡逻防控和接处警等工作;社区民警组负责实有人口管理、防范宣传、群防群治等工作;治安管理组负责重点行业、危爆单位、场所治安管理,办理治安案件、调解治安纠纷等工作;刑事打处组负责辖区刑侦基础工作、刑事犯罪研判等工作。

二是民意主导,夯实基础。以健全“街面巡逻防控、社区治安防控、单位内部安全防控、重点人员防控、行业场所管控、危险物品管控”为重点,建立全时空、立体化社会治安巡逻防控体系,根据信息研判结果,在易发案部位、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加强警力巡防,如车巡、步巡等。同时,坚持民意主导警务的理念,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认真解决什么问题,积极争取街道支持,加大技防、物防设施投入,在小区内增设必要防范设施,诸如防爬刺、单元防盗门、院墙及小区封闭、居民家中高等级防盗锁具等等。在小区重点路段等架设高清视频监控、在院墙上增设防攀爬远红外线等实施、户外车上加装GPS等,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线索。

三是合成作战,打防合一。坚持严厉打击与重点整治相结合,综合运用专项打击、重点整治、前端管理等手段,把打击整治的重点放在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一骗”等事关民生的侵财性案件,对准危害经济安全的金融诈骗和危害人身健康的食药安全、环境污染等突出犯罪,加大对毒品犯罪案件的打处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强化多警种合成作战,形成打击违法犯罪和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是紧盯实战,提升素质。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是加强公安工作的根本,也是建立实战化职业警队的必然要求。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活动为契机,组织民警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观念,不断增强宗旨意识。二是坚持实战导向,定期开展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执法办案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民警队伍素质。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激发派出所民警工作积极性,有力推动派出所基层警务工作提质增效。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