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迹震撼人心 舍己救人惊天动地

点击量:

英雄事迹震撼人心  舍己救人惊天动地

——记舍己救人英雄  邹平县黄山办柳泉村村民  张新

 

2012年2月4日,“救命啊!快来救命啊!”一声声急促的呼救声让本来还年味浓厚的村子气氛突然间紧张了起来。刚过完春节已开始忙碌的村民听到后,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向着呼救声跑去。

上午九点多,邹平县黄山街道办事处柳泉村村民王霞抱着孩子从街上回到家里,发现丈夫张银不见了。她突然想起刚才出门前丈夫说要下地窖清理堵塞的烟道。她看到取暖用的土地暖烟道口已经打开,呛鼻的浓烟还不断从地窖往外冒这个地窖里有燃烧煤炭和锯末的炉子,一氧化碳浓度很高。她立即喊了几声,都没听见丈夫回答。觉得不对劲的王霞一下子慌了神,有可能丈夫出事了,就立即打电话给自己丈夫的弟弟张路,又焦急的跑到大街上喊人。接到电话的张路一刻不敢耽误,一路小跑急急急忙忙同自己的妻子尹春芝赶到往哥哥家。

据后来张路回忆,当时他一进哥哥家门就跳进了位于哥哥张银家客厅外过道的1.7米深的地窖;张路的妻子尹春芝和附近村民张元刚也跑进张银家;从这里路过的村民张新听到“救命”声,二话没说就朝张银家的方向跑。这一切,几乎发生在同一时刻。越来越多的村民往这里奔跑聚集。

    张路憋住气摸黑前行,在离窑口几米远的地方发现了张银,当时张银已经人倒在地上生死不明了。这时张路就赶紧抓住张银的身体使劲往窑口拽,想把张银拖上来。快到窑口的时候因为惦记着张银的身体状况就想让妻子尹春芝打120叫救护车,可是当时地窖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实在太高了,张路说了这一句话就吸入了大量的一氧化碳,一下子昏厥,顺着窖壁倒了下去。张路的妻子尹春芝见丈夫昏在了地窖里没多想,也跳下了地窖,无奈尹春芝势单力薄一个人没办法把张路弄上来。这时已61岁的村民张元刚也顾不上生命危险,身体本来就不好的他见状不假思索地接过一条湿毛巾捂住鼻子就跳下地窖。昏暗中,看到张路的鼻子开始出血,张元刚一把扔掉手中的毛巾,抓住张路试图往窖口举,使劲!使劲!再使劲! 张路的妻子尹春芝和张元刚一起将张路举起。窖口的几位村民急忙抓住张路的衣服将他拉出地窖。此时张元刚也因缺氧斜倚着地窖坐了下去。刚到这里的张新二话没说连忙在窖口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就跳了下去,他使出全力,托起张路的妻子尹春芝,接着又托起张元刚,几位村民急忙将他们拉出地窖。   

   一个接一个的救援者在地窖里无力地歪倒,黑漆的地窖像一个无情吞噬生命能量的魔鬼漠视着一切。但村民们前赴后继,救援者的脚步仍未停下…… 

    在众位村民的帮助下,尹春芝、张元刚被成功救出,但一出地窖就都倒了下去。前三位跳下地窖的张路、尹春芝和张元刚,被成功救出后送往医院救治。张元刚醒来后含着泪说:“我都觉得自己也不行了,没法动弹,是张新跳下去,又把我托出窖口。”

张新从地窖艰难地爬出来后,看到前三位跳下地窖的张路、尹春芝和张元刚都已经昏迷,而张银仍然躺在离窖口不远的地方不省人事。村民劝他稍微喘口气,时间就是生命,张银还在地窖呢,我必须立刻下去!”没有丝毫犹豫,张新连湿毛巾都没拿,一下子又跳了下去。这句话成为了张新一生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一步,两步,三步,张新拉着张银沉重的身体一点一点向窖口艰难地挪动。这时张新也已经在洞口吸入了大量的一氧化碳,再加上刚才救人体力严重透支,没能够将张银救出,张新也倒在了张银的身旁,自己也没能再上来。

村民张启强见状赶忙跳下了地窖。先后将张新和张银救出地窖。据张启强事后回忆,当时跳下地窖后在呛鼻的烟雾中发现了张新和张银。张新就躺在张银身边,手死死的抓着张银的衣服,依然保留救人姿势。将他们救出,送至医院,两人都因抢救无效死亡。张路和尹春芝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医院里,当医生宣布张新存活希望渺茫的时候,张新的儿子不停地给医生磕头,希望能救活父亲,但张新终究因一氧化碳中毒太深,没有挽回生命。舍己救人的好村民、好党员张新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张新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的高尚品德。

张新1965年7月出生在柳泉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在世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兄妹五人,他排行老四。20岁那年,张新入伍当兵。入伍后的张新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训练场上号称拼命三郎,无论是投弹、越野跑,还是射击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本人先后单后担任过班长和三年代理排长,还因技术过硬荣获了三等功。第二年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日常的生活中,张新也一直非常团结关心战友,助人为乐,帮助别人从不求回报。被战友们亲切的称为“活雷锋”。当年新兵连同张新在一个班的张维财,对当时的情况还记忆犹新,据他讲,在新兵连的时候,自己都没怎么洗过床单,都是张新经常悄悄帮他把床单洗了。张新在部队的表现,受到部队领导和战友的一致好评。本来张新会有比复员更好的出路,因为当时鉴于他的优秀表现,部队给了他一个提干名额。但是,当张新听说有个战友家庭生活不容易后,主动把提干名额让了出来。当时在部队发展与复原回家种地相比,前途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就连他的战友听说这件事后都极力劝解他,让他考虑清楚,“难道你不知道提干的重要性?这可是关系着你的美好前程啊?”,而那时张新反而很淡定的开导战友说“济宁那个战友家庭更不容易,还是让给他吧。”

就这样,张新坚持选择了复原回家。回到家乡的张新,很快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不几年儿子出世,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和欢乐。张新的妻子年轻时就患有缺铁性贫血,常年体弱多病,任何重体力活也没法干,这么多年张新努力做着一个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家里的家务活包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一直都是张新家里家外的忙活。就在年前张新还刚刚给妻子买了一对金耳环作为结婚多年来的礼物。张新的突然离去让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上高中的儿子一下子失去了家庭的顶梁柱。妻子卧床不起,还在上高中的儿子一夜之间变得格外坚强。新学期开学交学费,为了不打扰到伤痛中的妈妈,儿子没有给家里要钱,而是瞒着家里的大人偷偷地借了好几个同学的零花钱,凑齐了学费。

姐姐害怕弟弟突然之间受不了父亲离世的打击,又想不出过多的语言安慰他,就常常去弟弟的QQ空间看看,“爸爸,走好!”“以后家里的担子我来扛,妈妈,放心”,心情日志上的只言片语,表达着张金东对父亲的敬意和内心深深的痛。张新追悼会那天,儿子写道:“爸爸,正式上路了,你走好!”每句话后边,都附有“大哭“的QQ表情。姐姐说:“他是坚持不在妈妈面前哭,在这里偷着哭。”听说了张金东父亲的英雄事迹,同学们也在网上给他留言,给他关心和安慰。

其实不仅是张新的亲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就是全体村民和张新的战友也是心疼的一宿宿的睡不好觉。

“在很多人眼里,张新这个人实在、诚恳、品德好,一直是一位热心大哥。”柳泉村村民张成勇说。遇到谁家有事,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因为他是瓦匠,邻里街坊有盖房子的找他帮忙,哪怕有时他正要出门干活去,别人找他帮忙,他宁愿钱不挣,也要先给人帮忙。我们村的村民都说找人给自己家干活,有的人需要主人盯在那里以防干活的偷懒,但是请张新来干,自己啥心也不用操,里里外外都会给收拾的干干净净。“2005年,我们家里盖房子,张新帮忙半个多月。”村民张元俊说,柳泉村是个大村,全村1000多口人。他家离张新家比较远,但张新每次见了他都很亲,盖房子时还主动去帮忙,任劳任怨。越是这种在常人看来微乎其微的小事越是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

村里每年正月里都组织秧歌队和闹元宵活动,听到张新这事后,村民主动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2012年2月6日柳泉村两委会为张新同志举行了追悼会,在无人号召的情况下附近村庄自发赶来了近2000名村民送张新最后一程。“英雄事迹震撼人心,舍己救人惊天动地”挽联格外醒目。张新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他救人遇难后两天内,38名战友先后从济南等地赶来,看望自己的好战友一眼。

“张新是我们全村的骄傲,是邹平人的骄傲,更是滨州人的骄傲,他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篇章。”邹平县黄山街道办事处柳泉村党支部书记张承国自豪的说。

从张新救人牺牲到现在,村民们一直自发地到张新家帮忙,村民们一致表示虽然张新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我们要传承下去,张新虽然走了,但是张新又多了我们这些亲人,我们要和他一样,帮助更多的人。2月10日,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领导以及邹平县主要领导专门看望了张新遗属,送来了见义勇为证书及奖金。黄山街道办事处领导也为张新家送来了1万元慰问金。

 

热点资讯